李錦紅 81084006I
臺灣與越南的檳榔文化
臺灣
阿美族檳榔的傳說
- 「檳榔」(源於馬來語「pinang」)。
- 人類嚼食檳榔的習俗已延續數千年之久(臺灣及中國南方的住民)。
- 檳榔不僅是日常的零食,還可建立或強化族群與文化認同。除了作為食物及社交、婚禮場合的禮物,檳榔也被用於治療疾病、防止瘟疫,甚至被用來當作宗教祭祀的祭品或是行使巫術時的法物。
- 有關檳榔傳說,臺灣原住民各族幾乎皆有,阿美族的傳說相當豐富且有趣,是傳承祖先之傳統智慧,可分為四個類型的文本:
- 妻子為安慰丈夫變成檳榔樹的故事
- 殉情的妻子與其情夫變成蔓藤與檳榔
- 女兒因死亡為安慰母親變成檳榔和荖葉
- 兩兄弟同時愛上一女子
傳說透過聯想將檳榔的外形與人體連結,具有解釋檳榔起源的素樸特質。除此之外,檳榔在阿美族具有多項社會功能,豐富的傳說,呈現其民族的集體意識,反映其社會關係如婚姻觀、社會組織等等。傳說中相愛三人死後化為檳榔、荖藤、石灰,三種物質緊緊結合為「檳榔」,為族人常食用之物,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傳說借助想像「檳榔」,祝福戀人們百年好合。
越南
- 在越南人的精神生活中,吃檳榔不只是一種習俗,也是傳統文化價值的構成元素(婚嫁、待友、會客)。
- 吃檳榔習俗始於雄王時代。
- 檳榔典故(一對夫婦兄弟跋山涉水互相尋覓,最後分別化為岩石、檳榔樹、簍葉樹聚在一起,互不分離)。
- 檳榔是紅白喜事,祭祀禮佛的物品,是男女戀愛,人們待友會客的先行官。
- 從民間到宮廷,吃檳榔的習俗無所不在,不分階層。不但京族,而且岱、儂、瑤、傣、芒、山瑤等北方許多少數民族,高棉、布魯、埃第、佔等長山山脈和高原少數民族,南中部的高棉族也都有這種習俗。其基本形態相同,但因生活環境和文化不同而各具特色。
- 越南人卷檳榔的技術,請檳榔的禮儀極為講究,別具一格,展現民族文化的特色。
- 近幾年來,在日常生活當中,吃檳榔習俗有所埋沒,僅農村地區高年老人仍保留著該習俗。然而檳榔仍是祭祀、婚禮、忌日等盛會和禮儀不可缺少的禮物和供品。
- 檳榔文化仍記載在民間文學、民歌、歌謠和文學作品當中。
總結
- 兩種文化皆注重在家庭、人倫與社會中的交結功用(夫婦、兄弟、父母孩子、情人)。
- 越南與臺灣的傳說皆有檳榔,荖藤和石灰。
- 幾乎都提到人死變化其他物質的現象,等同於解答檳榔、荖藤和石灰的出處。
阮氏拖——碩二生
標題:凱達格蘭文化館: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寶庫
導言
凱達格蘭文化館,位於台灣新北投捷運站附近,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的重要機構。自2002年開館以來,它一直是台灣原住民文化保存和推廣的中心,並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凱達格蘭族以及台灣其他原住民族群的機會。這份小報告將詳細分析凱達格蘭文化館的多元設施,以及它們如何豐富台灣原住民文化的保存和交流。
凱達格蘭文化館的背景
凱達格蘭文化館位於新北投捷運站附近,毗鄰北投公園和北投溫泉博物館。這座地上10層、地下2層的建築物自2002年開館以來,一直被視為台灣原住民文化的珍貴寶庫。館內展示了平埔族凱達格蘭人在北投地區的歷史、文物、藝術,以及其他台灣原住民族群的相關資訊。
多元設施的重要性
凱達格蘭文化館的多元設施起著關鍵作用,使它成為一個文化寶庫。以下是對這些設施的更詳細分析:
文物展示藝廊:文物展示藝廊是館區的一個重要區域,展示了原住民歷史文物和藝術品。這些文物包括傳統工藝品、服飾、飾品和工具。這個區域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過去和現在的機會。
原住民文化經濟中心:這個中心支持原住民藝術家和手工藝人,鼓勵他們展示和販售他們的作品。它不僅是一個藝術銷售場所,還提供培訓和支持,促進文化經濟的發展。
常設展區:常設展區提供了深入的文化和歷史資訊,展示了凱達格蘭族和其他台灣原住民族群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藝術創作。這樣的展覽幫助遊客更好地理解這些文化。
國際會議廳:這個現代化的會議廳成為原住民事務和文化討論的重要場所。它提供了一個合作和知識交流的環境,有助於促進原住民事務的發展。
原住民主題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是藏書豐富的地方,專注於原住民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遊客可以在這裡深入研究原住民文化、語言、和歷史。
技藝研習教室:技藝研習教室為遊客提供了實踐原住民傳統技藝的機會。這包括手工藝品的製作、音樂和舞蹈的學習,以及其他傳統技能的培訓。
結論
凱達格蘭文化館的多元設施對於豐富台灣原住民文化的保存和交流至關重要。這個文化機構不僅是一個文物展示場所,還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場所,鼓勵參與和互動。它的存在促進了不同族群之間的理解和尊重,同時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台灣原住民文化的機會。這對於保護和傳承台灣原住民的文化遺產至關重要,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台灣社會的共融。凱達格蘭文化館的存在提醒我們,文化是一個寶貴的資產,它應當被珍視和保護。通過各種多元設施,包括文物展示、藝廊、技藝研習、圖書館等,館方積極致力於促進原住民文化的保存、傳承和交流,以確保未來世代能夠深刻了解這些文化的價值和豐富多樣性。
總之,凱達格蘭文化館不僅僅是一個旅遊景點,它更是一個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力量和靈魂。它反映了這個島嶼國家的多樣性,並為所有人提供了一個平台,以欣賞、尊重和參與台灣原住民文化的精髓。這個文化寶庫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它將繼續為台灣社會的文化豐富度和多樣性做出重要貢獻。
81184005I
蘇珊
黃俊雄金光布袋戲相關資料收集II
布袋戲之相關文獻資料蒐集.pdf
白鍾殷 61284052I
歷史相關語言
韓國語言中有一些有關韓國戰爭和日本帝國主義時期的諺語或詞語
1. 개판오분전(亂七八糟的5分鐘前):朝鮮戰爭當時有很多難民,爲了給他們配飯,在打開電飯鍋蓋5分鐘前喊"亂七八糟的5分鐘",這句話表現了難民們爲了拿到飯而蜂擁而至,亂成一團的情況。
(示例:房間亂七八糟,五分鐘之前) = 屋子裏亂成一團)
2. 낙동강 오리알 신세 (洛東江鴨蛋處境):
6·25戰爭時期在洛東江戰鬥中失敗的人民軍淒涼的身世比喻成了鴨蛋,由此產生了這種俗語。
3. 나라 잃은 슬픔(失去國家的悲傷):在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時期失去國家的韓國人的悲傷一樣悲傷
(示例:把大哭的孩子比喻成失去國家一樣哭泣)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